——生态文明内蒙古·大型反思性系列述评之三
本网评论员 景海风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回荡千古的《敕勒歌》曾经留给人们的内蒙古印象印象,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红遍歌坛的《蒙古人》,告诉人们的依然是“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
内蒙古拥有13亿亩之多的天然草原,占全国草原面积近四分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与此同时,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严重沙化面积占20%左右。因此,内蒙古也是沙尘暴频发地区。
曾经以草原闻名的锡林郭勒,由于多年来草原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长期超载放牧,特别是遭受连续3年的特大干旱,沦为了风沙源头。
生态的恶化使内蒙古从政府官员到农牧民都明白一个道理:草原和绿色对于内蒙古太重要了,当失去绿色时,就会失去发展的基础。
按照“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的总体要求和“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林业部门坚持以国家重点林业工程为主体,义务植树和社会造林并举,认真完善工程规划,落实具体措施,组织工程实施,强化监督检查,动员和组织开展了大规模、高质量的植树造林。尤其是锡林郭勒盟,先后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实施了“围封转移”战略,通过围封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同时辅之以草原灭蝗、人工增雨、草场改良等措施,使得草场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当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生态文明”也首次写进第十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我们开始领悟到,“节能减排”与经济持续发展,与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内蒙古积极响应国家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共检查企业17574家,查处违法企业2190家,取缔关停违法排污企业882家,办理国家挂牌督办案件8件、自治区挂牌督办案件76件。内蒙古认真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和环境目标责任制,先后对3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或诫勉谈话,分别对10名盟市、旗县领导给予处分,要求6名盟市、旗县领导作书面检查,1名环保局长被免职。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内蒙古环保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违法排污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局部地区、部分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做法日益不可取。正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所说,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了享受的前提。
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进而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
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
重视草原的生产功能到回归草原的生态功能,是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变局。
如今,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速度高居全国前位时,开发建设热浪翻涌,内蒙古人想听到的最高兴的赞誉仍然是:“你们的大草原真美!”
绿色回归,体现了内蒙古人发展理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