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内蒙古·大型反思系列述评之六
本网评论员 韩丽丽
2007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完成了对“百年奥运”梦想的深层积淀,同时也开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迅猛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新纪元……
在这一年,最能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莫过于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此次会议为中国未来的五年、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报告,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注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不仅是我党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议题中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这是一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础事业。
现代文明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先进理念,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祖国的北部边疆、辽阔的内蒙古境内,沙产业、旅游产业依托于环境资源和项目实施,把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两个原本孤立存在的产业进行了高效、有机的结合,这本身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长期以来践行生态保护与资源有效利用精神的典型示范。
目前,沙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的一大亮点,库布其沙漠旅游成为了内蒙古将自然生态资源与地区人文资源、古老鄂尔多斯民族文化、蒙古风情相结合的典型示范旅游区。将沙漠旅游资源开发与沙漠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相结合的旅游区,不仅受到旅游爱好者的喜爱,而且也带动了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
产业的发展需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这种“竞合”的精神恰恰是产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只有通过产业间的竞合,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把竞争变为竞合,大家都成为行业的受益者,做强做大,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同时,产业间的合作更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变化而持续、健康地发展。“合作”是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新核心,以内蒙古的明星企业亿利能源集团为例,亿利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项目创造性地将打造以煤炭和煤矸石为载体,以PVC为主线的能源化工循环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走上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增长道路。产业内部竞争合作、不同产业的竞争合作提高了整体的竞争能力。
自古以来,“和合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行的产业运行体制中更是需要这种文化的支撑、维系。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从孤立竞争转化为合作性竞争,企业的竞争能力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也唯有如此,内蒙古的社会经济发展才会出现永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