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特木尔(内蒙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医药产业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属于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医药产业属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半个世纪中,一直保持了10%左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医药产业又是高技术高效益产业,为此成为发达国家实力竞争的焦点之一。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崛起,为医药工业注入新的活力,医药工业正酝酿着重大突破和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增长迅速,年平均增长17.5%,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十大医药生产国和原料出口国之一,我国医药工业已基本上形成了原料药、中间剂、制剂、制药机械等比较配套的工业体系。据统计,我国有医药企业5000多家,能够生产24大类1300多种化学原料和3500多种制剂。中医药由于其天然特征,毒副作用较小,对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具有特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正在成为世界医药学研究的热点。
内蒙古医药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基数较小,目前医药工业总产值约为9.3亿元,其中中蒙药产值约1.5亿元。近年来,内蒙古医药行业改革改组力度较大,哈慈集团,白求恩医科大学,东北虎集团等十几户国内知名大企业及亿利集团、吉盐化集团、盘古集团、伊利集团等区内二十多户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介入我区医药企业,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从目前实际状况看,以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为主的技术改造将提升整个医药工业的生产质量水平,预计将有30—40户企业通过GMP认证;金双歧、羊胎肽,扫日劳七等一批新型生物和蒙药将逐步在全国医药界占居重点席位,带动内蒙古医药产业的结构升级。
蒙医药学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是蒙药的原产地和发祥地。她吸收了中医、藏医等医学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理论体系,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是相对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行业。目前,蒙药在学术、科研、临床、生产及药材资源等都集中在内蒙古,这是我区大力发展蒙药、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加速内蒙古医药产业发展,特别是生物和蒙药的发展,提高中蒙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对内蒙古整体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对弘扬民族医学、继承民族文化将作出较大贡献。
我认为在大力发展中蒙医药产业中应主要注意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注重培养造就龙头企业
内蒙古中蒙医药生产企业存在着组织结构多、小、散、乱的状况。要使蒙药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必须通过联合、兼并、破产、重组等方式,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使有效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使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集团集中,使劣势企业向高效的企业集中,从而构筑一批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这些龙头企业,要重点发展有优势和特色的蒙药拳头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医疗,面向国际需求,增加蒙药的技术附加值。只有发展规模经济,才可能铸造品牌,从而有能力,有实力与国内外企业抗衡,才能把蒙药推向世界。
第二、选择发展特色领域
蒙医药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液病、肝病等有独特疗效,在预防、康复、保健、抗衰老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因此在发展方面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开发和发展优势及特色医药品种,对主要品种从临床经验整理、挖掘、提高,到常用方剂有效成份的提取和筛选,新组方、新剂型等各环节深入研究、加快开发,做到高效、稳定、可控,尽快形成产业化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对药材资源也确定重点发展领域,以道地、绿色、特色为标准,从药用植物与其生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态学原理出发,运用现代技术选育,栽培中蒙药材。
第三、注重新药品种的开发
近几年来,内蒙古的一些医疗单位及药品生产企业,在中蒙药的新药开发方面表现出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广泛、申报类别高、剂型多样化的趋势,但与医药先进省区比较仍有新药品种数量少,一、二类新药少,蒙药特色品种少等不足。我区在蒙医药的研究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如何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蒙药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区已形成两个类型的研发力量,一是以蒙医院和蒙药研究机构为主的科研性力量,一是为生产医药产品企业为主、通过联合与自身发展方向相同的蒙医或其它研究力量的实用型研发力量。促进企业与医院、研究机构的有机联系整合各方面技术力量,是提高蒙药创新的能力,是加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今后,必须建立若干个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工程研究中心,加大蒙药新品种和制剂新技术的开发力度。研制和发展一批二类以上蒙药新品种,争取若干蒙药产品以治疗药物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对蒙药有效偏方、秘方、准方和验方的研究,制成一批中成药新品种;运用现代制剂新技术,对传统产品二次开发,发展一批中成药新品种。要重视质量控制标准和有效的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
第四、实现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
目前,我区将药用植物种植、药材加工和生态治理综合一体,实施了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为农业结构调整、生态产业化提供了科学范例。已初步形成甘草、黄莲、沙棘、肉苁蓉等产业链条,这些药用植物大多在极端条件下生成,具有特定属性,其深加工或综合利用产品功能确定、作用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医药的升温、农业产品比价关系、信息的误导等因素,目前我区许多地区或农民个人规划或开始规模种植药材。盲目引种问题、市场出路问题、甚至价格下跌问题将会很快显现出来,因此,药源基地与加工企业有机结合是避免盲目建设、保障医药业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五、采取有力措施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内蒙古政府已成立了生物及中蒙医药领导小组,负责对中蒙药生物医药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今后需进一步明确生物及中蒙药的长期发展目标和不同时期的重点任务,协调各医药管理部门、生产经营企业按统一目标进行工作,各尽职责,把工作落在实处。
制定特殊扶持优惠政策,如设立生物药、蒙药产业化发展基金和医药产业重点项目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对三类以上新药的研究开发费用应予以政府补贴;企业用于新药或新技术的研发费用,财政在所得税中给予返回(或减免所得税)。
第六,创造蒙药发展软环境
通过制定和完善生物及蒙药法规体系,综合配套的鼓励政策等形成相对完备的政策环境;通过推进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的改革,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机制环境;通过完善和建设与医药产业上中下游产品供应链相配套、网络化的区域环境,形成产业化配套环境;通过培养和造就富于创新、勇于竞争、精简合作的人文文化,形成和谐进步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