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在内蒙古农村生态能源站鉴定会上,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内蒙古14万户农牧民用上了沼气。 内蒙古推广沼气有着30年的历史,由于全区地域辽阔、生态类型复杂、经济类型多样,技术又不配套,使用沼气十分烦琐,农牧民难以接受。2006年,内蒙古农村生态能源站在自治区科技厅科技创新基金的支持下,依托国家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组织5个盟市6个旗县的技术部门,以农牧户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将各项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集成配套,创新性研究示范,形成了以沼气技术为核心的6种生态能源建设新模式。
在草原牧区有“草原六结合”模式,在半农半牧区有“农牧六配套”模式,在种养结合农区有“庭院一池四改”模式,在设施农业区有“田园五位一体”模式,在饲养肉羊、家禽为主区有“三池一体”模式,在规模养殖区(户)有“多池连体”模式。在内蒙古农村生态能源站的组织下,沼气建设6种新模式共示范304户,实际完成投资328.41万元,纯增收入438.62万元,当年收回全部建设投资,受益至少15年。据农牧业厅负责人介绍,6种新模式建立后,加快了沼气利用进程,如今已有近14万户农牧民用上沼气。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牧民伊拉图按照“草原六结合”模式建设了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两座、320平方米的暖棚圈和200多立方米的青贮窖,实现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产生活良性循环,收入成倍增加,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牧民陆续效仿。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民王小云家采用沼气“四位一体”模式后,用沼渣、沼液浇温室的玫瑰花,花期延长10天,蔬菜抗逆性大大增强。
“过去做饭烧牛粪,现在用火有燃气灶”。这是内蒙古实施农村牧区清洁能源技术模式示范工程给广大农牧民带来的变化。翁牛特旗牧民宝里格?白音欣喜地说,过去劳累一天,回家还要点炉子烧牛粪,现在回家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一拧燃气灶就可以熬奶茶、做饭了,省时省力又干净。据悉,参加鉴定会的农业部、内蒙古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内蒙古农村生态能源站对沼气建设创新研究与示范,探索出的6种技术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生态家园建设提供了典型范例,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文/胡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