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最新播报 正文
神舟七号承载新使命星夜起航
内蒙古新闻网  08-09-25 22:1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记者徐壮志、李宣良、林建杨)飞天,敦煌壁画中这一凝固中华民族千载梦想的艺术形象,迎来她历史性的起飞——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航天员将在这次航天飞行中进行太空行走,这将是中国人第一次像飞天一样真正翱翔太空。

  与敦煌同一纬度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夜空下点火起飞,火红的尾焰映红了秋日的大漠戈壁,构成壮丽的飞天画面。

  21时33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长征火箭的第109次飞行——在完成托举7艘神舟飞船的使命之后,传统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将把发射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的重任传递给下一种新研制的火箭。

  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敦煌壁画上曼妙的飞天形象,中国人始终不曾忘记实现自己的太空梦想——早在600年前,明代的万户就乘坐自制火箭进行了人类史上最早飞向太空的尝试。但,直至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飞成功,中国人才真正实现叩访太空。2005年10月,随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人多天的太空飞行,中国航天员的活动范围从飞船返回舱扩大到轨道舱。

  按照计划,在未来几天的飞行中,3位航天员中的一人将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航天服,步出飞船,把中国人的足迹首次印到太空之中。期间,另一位航天员将身着俄罗斯的“海鹰”舱外航天服,在同样暴露在真空中的轨道舱执行任务,配合出舱航天员共同完成此次出舱任务。

  “我们想过很多名字,但最终决定把国产航天服命名为‘飞天’。”周建平说,“我们希望,将来我们能够像敦煌壁画上的飞天一样,在太空自由地飞翔。”

  “浩瀚太空迎访客,三匹‘骏马’巡九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此次航天飞行。3位航天员年龄均为42岁——都属马,与此前曾登上太空的杨利伟等3位航天员同时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他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已接受了系统的出舱技术学习和训练,有信心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行走任务。

  如果此次出舱顺利,中国将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此次飞行中,还将开展卫星伴飞、固体润滑材料空间暴露试验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任务阶段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张建启说,它的顺利实施,对于未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建设意义重大。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5年3次起飞的神舟飞船,引领着中华民族一步步把梦想变成现实。

  长征火箭,神舟飞船,飞天舱外航天服……一个个被赋予特别文化意义的称谓,寄托着中国人对太空探索的浪漫想像。在曾担任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的张建启眼中,这浪漫代表着中国航天人艰苦卓绝的探索努力: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到2007年“嫦娥”奔月,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飞天到今天的神舟七号带着出舱使命起飞,中国突破了一系列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稳步向人类探索太空的前沿迈进。

  “中国本着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开展太空探索和开发活动。”张建启说,太空属于全人类,我们愿意与各国合作,共同推进太空开发利用,造福人类。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李中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