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智者慧心
记 者:内蒙古孛尔只斤(包氏)正骨是蒙医传统正骨中最正宗的吗?
包金山:是主要的代表,但是不能用最正宗来评价,内蒙古孛尔只斤(包氏)正骨术应该是蒙医传统正骨术中的龙头。内蒙古孛尔只斤(包氏)正骨术的创始人是我的曾祖母娜仁•阿柏。她继承了成吉思汗军医的医术,历经二百三十多年的传承,已传至五代。
内蒙古孛尔只斤(包氏)正骨以其独特正骨理念、手法技艺、点穴疗法、正骨器具、接骨蒙药,越来越突出和强化了它的蒙医正骨疗伤功能。我们五代人怀着救死扶伤的信念,医人、医心、医社会,治愈了数以万计的各民族的骨伤患者,为病患及其家属带来了新生和欢乐,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在中华传统医学恢弘的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
记 者:采访您之前,看过一些关于蒙医药方面的作品,很多作品中,认为萨满教对蒙医正骨术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甚至一些作品提出,萨满教是蒙医正骨术的来源,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包金山:确实如此。孛尔只斤(包氏)蒙医正骨术源于蒙古民族古老的萨满教。因为我的曾祖母,就是创立科尔沁包氏蒙医正骨术的娜仁•阿柏,她就是萨满博。
萨满教是蒙古族的原始宗教,产生于蒙古原始氏族社会,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一直被尊为“国教”。蒙医传统正骨术是蒙古族劳动人当中的萨满博在长期生产、生活及同大自然、特别是同疾病斗争的实践中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自然创造的适合当时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的独特正骨治疗方法。公元十六世纪之后,喇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萨满教遭受了灭顶之灾,只有科尔沁博在草原上得以生存发展,随着历史的变迁发展。一些萨满博便将博的法术和蒙医药及正骨知识有机结合,更好地为当地人民群众治疗伤病。神医娜仁•阿柏便是其中之一,她顺应自然规律,掌握天地人和的奥秘,利用人与自然的矛盾统一规律,以独特的手法、神奇的疗效,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广为传颂,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
记 者:这也是蒙医正骨术与中医整骨术的区别之一吗?
包金山:这是理念问题的区别,也可以解释为理论基础的区别。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这是蒙医,包括蒙医正骨术不同于其它任何民族医学的区别之一。
记 者:那么蒙医方面,就正骨术而言,与中医有什么区别吗?
包金山:刚才我已经提到了一个区别,就是理念区别。中医讲究“阳阴调合”;蒙医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所谓“赫依”,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凡是思维、语言、动作及各脏器的功能活动,都受它支配。如果“赫依”功能失常,则会导致脏腑功能减弱,表现为神志异常、失眠、健忘等。“希拉”有火热之意。机体的体温、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希拉”在发挥作用。“希拉”偏盛,就会发生各种温热病,如口苦、吐酸、神情狂躁等表现。“巴达干”是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具有寒性的特征。“巴达干”的功能失调,除了表现为一般寒性征象外,还易导致水液的停滞不化而出现各种分泌物增多的现象。
就正骨术而言,医治的手法和治疗的形式也都是不同的。蒙医正骨术分整复固定、按摩、药浴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等六个步骤进行,有解毒、舒筋和活血的作用。比如说,手腕外骨折,中医和蒙医的固定方法及辅针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当然阶段性治疗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包金山(左二)与弟子包斯琴(左一)及包斯琴治愈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