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嘉宾访谈 正文
陈兴国:我不是一个改革的失败者
内蒙古新闻网  08-12-06 09:35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东海

  流自己的汗,干自己的事,吃自己的饭,喝自己的小酒。不找门子,只找商业赢机,不投机取巧,只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来换取地位和财富。改革赋予我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我在改革开放中逐渐成长。——陈兴国

  1993年,在首府呼和浩特一提起“川老板火锅陈”、“火锅品牌大王”,人们便会想起一个响亮的名字——陈兴国。27岁时,陈兴国携百万元来到呼和浩特,在桥华饭店开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川老板火锅陈”,融蒙古风味和川味融为一体的“川老板火锅陈”,一经推出,火爆青城。

  他的火锅改革尝试成功后,相继开了“公园东门分店”、“嬉水乐园分店”、“昭君酒店分店”,陈兴国在首府这个餐饮大市场上第一个开辟火锅连锁经营之路。

  1998年冬季的一个下午,几位包头的客人乘专车到“川老板火锅陈”就餐。进门一看,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去另一家“川老板火锅陈”,照样是人满为患。他们几个从位于公园东路、桥华饭店、嬉水乐园、昭君酒店的4家连锁店走了一圈均未找到一个空位。再回到原处时,就有了怨言,“人这么多?这家伙放大烟了吧?!”陈兴国听闻此言,不仅没有发火反而窃喜。

  位于公园东路的“川老板火锅陈”在鼎盛时,一次能泊240辆汽车,马路两边以及旁边的空隙像扎葱一样塞得满满的。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陈兴国对自己当时对火锅进行改革探索的一句感言。

  “当时呼和浩特市人还没有开始吃川味火锅。人们的饮食就是传统的当地风味。川老板把火锅带来这里,而且还是川式和蒙古风味结合起来。主要原料是锡盟乌珠穆沁羊肉,调味和烹技是川式绝活儿。人们有了钱,就爱尝新鲜,所以就火了。”一位经营川式火锅店的李老板回忆。

  “内蒙古火锅餐饮的发展应该说从川老板时代开始。”一位在首府经营川式火锅的王女士说。人们关于这一历史的记忆应该回溯到1993年,以及之后的十年。彼时的“川老板火锅陈”,就像油锅里掉进的一块面团, “哔哔剥剥”的炸将起来。首府的餐饮江湖中自此有了川老板的美丽传说。可以说,“川老板”是火锅改革派的领军人物。

  内蒙古新闻界的一位叫博彦的记者对陈兴国这样评价:“判断一个创业者的成功与否,不是看他的名声和他做了多少广告,而是看他的行为和足迹,更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做了些啥,能看得见,摸得着。”

  是谁策划了“川老板”?在张家口,人们惯称四川口音浓重的陈兴国为“小川”。不解内情的人以为“小川”即姓川。1987年,当地一个喜欢吃火锅的记者写了一篇《大号川老板》见报,“川老板”的名号自此在张家口名声大震。

 [1] [2] [3] 下一页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