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嘉宾访谈 正文
扎木苏:发展民族教育不空谈
内蒙古新闻网  09-01-19 15:32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成立民族教育促进会解决办学难

  近年来,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民教育事业的主要精神,原自治区政协主席王占在有关文件上作了两次重要批示,指示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此后,扎木苏便就自治区民族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事项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提交了若干份调研报告,并在几次全委会和常委会议上作了发言。

  这些调研报告和提案分别呈送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受到了普遍重视。在此基础上,经自治区九届政协的第60次主席会议研究同意成立内蒙古民族教育促进会,并于2006年9月18日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取得了社团法人资格,扎木苏担任秘书长。

  民族教育促进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扎木苏秘书长便积极组织人员,深入我区边疆牧区和贫困地区基层嘎查村,调查了解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搜集整理第一手材料,然后通过网站、信函、电话和会晤交流等多种形式,主动向区内外企业家,爱心人士宣传推荐我区边境牧区和贫困区域民族中小学迫切需要援助的建设项目,争取捐款捐物。

  2007年4月18日,在内蒙古民族教育发展促进会的协调运作下,上海金火集团董事长杜海军先生捐款30万元,兴安盟和科尔沁右翼中旗两级财政注入了配套资金100万元,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国贫旗)杜尔基中心校兴建学生公寓楼,解决了该校809名农牧民子女住校问题。

  筹集资金改善基层办学条件

  民族教育发展促进会在一次考察基层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属边境牧区贫困地区。在自治区整合、调整农牧区教育资源中,该旗将以往8个苏木、乡镇蒙古语授课的学校兼并到了旗所在地,形成了全旗只有一所蒙古族小学的局面。当时,阿巴嘎旗蒙古族实验小学有在校生1016名,其学生宿舍仅能容纳123名学生,还有776名边境牧区牧民孩子寄宿校外。他们远离自己的苏木、嘎查,集中在旗所在地,租用民房或从草原带自家的蒙古包,在父母亲和爷爷奶奶的陪读下坚持就学。这些孩子年均费用高达2500元,大大增加了牧民群众的经济负担,这种情况也给学校的管理和安全防范带来了很多困难。由此,不少牧民家庭已成为贫困户,部分牧民孩子正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面对此情况,扎木苏秘书长立即把这一情况向香港丽柏集团和广州君翊房地产公司做了详细介绍。2007年6月20日,该企业集团捐助50万元资金,在民教促进会的再三协调下,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也注入了100万元配套资金100万元,建起了13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有效地缓解了农牧民贫困生因在校外租住民房、家长陪读等致使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沉重的困难,同时也改善了基层学校的安全管理。

  阿巴嘎旗一位71岁的牧民老大爷激动地向记者介绍:“内蒙古民族促进会给我们这些进城陪读孩子的家长办了一件大事,内心里非常感谢他们……”

  记者手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与扎木苏秘书长聊天过程中,记者深切地体会到了他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颗拳拳之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教育事业在这些“扎木苏”的推动下,也一定会越走越远,越来越强……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