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而内蒙古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5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0.76%,并且正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比全国的平均速度要高出一个百分点。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7%以上,即已进入老年型社会。
老有所养是十七大提出的民生目标之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紧迫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目前,内蒙古的养老保险体系存在覆盖面窄,农牧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没有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的问题,统筹层次越低,抗风险能力就越弱。如何建立覆盖全区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实现内蒙古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内蒙古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包头市退休职工邱宝明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说:“党中央提出要做到老有所养,给我们这些退休职工吃了颗定心丸。我今年已经67岁了,目前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养老保险来维持。我希望以后国家能逐步提高养老保险额度,简化领取费用的程序,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人大代表敖特根说,巴特尔主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内蒙古将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推进农村牧区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将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标准提高10%以上,这些政策措施,对于内蒙古老年人来说,真是个好消息。
敖特根建议,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可根据财力和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修建和新建一批养(敬)老院,使更多的空巢老人得到照顾;社区、村委会积极举办适合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为此,政协委员武永刚建议,提高统筹层次是增强基金调剂能力、减少结构性资金缺口、适应劳动力市场流动的必要措施,内蒙古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尽快提高统筹层次,实现自治区统筹。目前我国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已从企业职工扩展到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从业人员,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流动性强、就业方式多样化等新特点。这些新的变化趋势,要求我们的养老保险要建立全区范围内统一政策、统一缴费基数、统一缴费比例、统一个人账户规模、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核算管理和使用的基本养老保险自治区统筹机制,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使现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完善、运行程序更加合理、基金运行和监管更加规范。(记者 徐亚军 范亚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