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个“原则”
“想跟着我学拉马头琴,我欢迎。有采访我的,关于马头琴也好,关于我的生活也好,我都可以接受。但是有一条,我不接受,就是邀请我去长期定居,甚至建议我换国籍的,我坚决拒绝。我的根在内蒙古,我的魂在草原上,离开了大草原,齐•宝力高就不是齐•宝力高了。”
“出名”之后,齐•宝力高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找他的人多了,不少国家地区都邀请他带着他的乐团去演出,除了支付演出费外,整个乐团的来回路费、食宿等费用全部给报销。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在很多地方,只要齐宝力高拿着马头琴坐在那里,哪怕只拉一节指法练习,照样有人愿意掏钱听。”
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世界级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现在早应是名利双收了,但让记者吃惊的是,他至今坚守清贫乐道,居住在不足62平方米的旧房子里,不足15平方米的琴房摆满了他用过的马头琴,其中一把是有千年历史的古琴,那是他最有价值的“宝贝”。然而,就是在他那间不足15平方米的琴房里,他接待了成千上万的国际友人。
他的邻居大多数是外乡租房客,卖菜的小摊贩、建筑工人、司机、保险销售员等,没有几个是懂音乐的。然而他们大都喜欢马头琴,喜欢《万马奔腾》,只是不知道在房子里整天制作音乐的那个“老头”就是蜚声海外的世界级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
除了马头琴,齐•宝力高在绘画、书法、雕塑、历史、写作、外语也相当精通,他懂五种语言,汉语,蒙语,日语、俄语、英语。他还精通蒙古史、元史。闲暇的时候,他喜欢自己写诗,然后分别用多种语言自己翻译出来,有时候是绘画和雕塑,把作品拍下来,拿给朋友分享。他的自传《马头琴与我》分别用汉、蒙、日文写作,《活佛马头琴的狂诗》(汉蒙版)目前正在出版中。
齐•宝力高和自己的作品(自塑像)
齐•宝力高的作品
齐•宝力高对记者说:“我今年65岁了,我会一直拉琴,直到拿不动弓为止,等那个时候,办一场展览,用音响放着我的音乐作品,马头琴、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十几种乐器的作品,然后大家欣赏我的绘画、雕塑、书法等作品,那时,我会更有成就感。”说完这段话后,齐•宝力高竟像个孩子一样笑了,笑的那么质朴,笑的那么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