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媒体专区 正文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牧民成为文物保护神
内蒙古新闻网  09-04-16 09:10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据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文化部门介绍,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牧民不求分文报酬,多年来义务看护境内的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当地人们称为“文物保护神”。

  呼勒斯太苏木韩乌拉嘎查牧民宝音陶格陶就是多年的义务看管员,因为秦长城遗址横跨苏木境内50多公里,而他的草场上就有近20公里。此处的长城保存完整,最高处可达3米多。据宝音陶格陶介绍,多年来,除了一小部分长城因自然因素坍塌外,从没发生过人为破坏现象。“外面来的人挺多,经常来看,我也给他们宣传,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有义务保护文物。”宝音陶格陶说。

  除了秦长城遗址外,呼勒斯太苏木境内还有多处文物。国内著名岩画专家盖山林发现的第一处阴山岩画就在呼勒斯太苏木韩乌拉山口处。该苏木境内的5处大型岩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马、骆驼、羊、鹿、虎等动物图像外,还有反映游牧民族生活生产的图像。该苏木宝格达嘎查的石人像、石棺墓和前达门嘎查的烽火台、石器遗址等也都是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好这些文物,呼勒斯太苏木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文物保护工作组,派专人负责,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文物的措施,呼勒斯太苏木文化站站长那日苏说:“一方面我们加大对农牧民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让他们成为义务看管员,并为他们颁发证书,明确义务和职责;另一方面,苏木成立了小分队,经常到文物所在区进行巡查。”(段忆涓 孙传海)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安华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