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媒体专区 正文
“腐朽”化“神奇”科技让粉煤灰变香饽饽
内蒙古新闻网  09-04-17 17:44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内蒙古研制开发出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技术
首条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建设进展顺利
包头市注重节能减排大力推动粉煤灰产业化进程
内蒙古首套粉煤灰烧结陶粒生产线在包头投产

  粉煤灰,一个曾经让许多企业和老百姓都头痛的字眼,如今在内蒙古的一些地方已不再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也不再是仅能丢弃的废料,而变成了造福人民的新原料。

  内蒙古是国家主要能源工业基地之一,丰富的能源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作为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大量粉煤灰也给生态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据统计,全区每年粉煤灰排放量有2000多万吨,历年累积的堆存量已达1.5亿吨以上,占用土地7万余亩。不加处理的大量粉煤灰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淤塞河流,其中的有毒物质还会对人体和其他动植物造成危害。

  为此,几年来,自治区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粉煤灰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研发、推广和应用粉煤灰综合利用产品,并进而推动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多元化,取得了很大进展。这其中,我国最大的燃煤火力发电厂大唐托克托电厂的做法尤为引人关注。

  大唐托克托电厂拥有8台600 MW机组,每年耗煤约为1400万吨,产生粉煤灰200多万吨。该电厂主要使用准格尔煤,其粉煤灰中50%以上是氧化铝和硅铝合金。过去,这些粉煤灰除了少量用于简单的建材辅料添加剂外,大部分都作为废物被遗弃,既占用土地,污染周边环境,又极大地浪费了固有资源。

  现在,当你走进大唐托克托电厂,情况已经发生改观。几年前,在自治区科技部门的组织协调下,托电与清华同方投资公司、清华同方环境公司三家合资,共同开发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最终,经三方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工艺生产线研发成功,并于去年正式投入生产运行。据专家介绍,这个项目的实施将为彻底解决粉煤灰的终端利用问题创造条件。

  为了加快粉煤灰综合利用步伐,尽快将废物变为财富,内蒙古还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来投资、开发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蒙西鄂尔多斯铝业公司就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引导下,投资18亿元建设了国内首条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实现年产40万吨氧化铝、每年可消耗粉煤灰160万吨的目标。据该公司总经理佟福林介绍,这个项目不仅可以解决粉煤灰污染环境、危害生态、浪费资源的问题,而且还比传统工艺节约生产成本。此外,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后产生的硅钙渣经工艺处理转化为水泥熟料后,还可以使水泥产量提高30%以上,综合能耗下降20%左右。 

  整个生产过程最终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如今,经过科技人员的艰辛努力和企业的不断实践,粉煤灰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粉煤灰的积储量也越来越大。为了切实做好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包头市专门制定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推动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目前,已有60余条以粉煤灰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投入运行,年产新型墙体材料10亿标准块以上,利用粉煤灰344万吨。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给包头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不仅每年减少占地1000亩,而且以粉煤灰为原料制成的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粘土砖可以减少取土毁地1500亩。

  据了解,为了推动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内蒙古将在“十一五”期间建设21个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使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届时,粉煤灰“有害无用”的时代将被终结,更多以粉煤灰为原料的新产品将问世,昔日的废料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宝贝”。(记者●许晓岚 通讯员●郭建新●李新康)

稿源: 内蒙古日报  编辑: 安华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