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 吴钰
李占奎,内蒙古边防总队医院的“财神爷”,一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人了。第一次见到他时,并没有引起记者的注意。但在内蒙古边防总队提起李占奎,老边防们大都认识他,而认识他的人,都会竖起大姆指。初识李会计,从他身上找不到一丝财务人员的严肃和犀利,他总是微笑、和善,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会给大家关心和帮助。接触的久了,才发现这位老大哥的背后,还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先进会计工作者李占奎。
他有一颗“铁大脑”
官兵们都说李占奎有一颗“铁大脑”。因为大家都觉得他记性很好,算起帐来脑子简直比计算机还运转的快。其实,只有了解李占奎的人,才知道他的成功后面所付出的艰辛有多少。李占奎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素质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他一直十分注重政治、业务理论和本职工作技能的学习。多年以来,他不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经常仔细钻研《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票据法》等财务法律法规和部队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作为一名从事多年财务工作的老同志,他从不知疲倦,总是积极主动带头参加业务学习,坚持记工作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平时工作中,他经常注意收集财务管理方面的各类信息资料,不断积累,勤学习,勤钻研,平均每年记笔记15万余字,十几年下来光笔记就积攒了厚厚的一大摞。此外,他撰写心得体会和业务研讨文章50余篇,在一些大报刊和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他还十分注重学习钻研财务工作相关知识,坚持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部队财务工作实践,为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凭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努力,使李占奎养成了几乎过目不忘的好记性。那些在别人看来烦琐复杂的帐目数字,从李占奎嘴里出来却是有条有理,如数家珍,难怪人们不得不惊叹他的“铁大脑”了。
他是一只“铁公鸡”
在一些人的眼里,李占奎却是“铁公鸡”。他们认为,反正部队的钱是公家的,即使节余了也不是自己的,李占奎把帐管得那么死,值得吗?因此觉得他很“抠门”。可这些人哪里知道,精打细算,严抓细扣,却恰恰正是李占奎当家理财的“秘诀”。就在他担任阿盟边防支队财务科科长期间,由于基层一线部队大多数驻守艰苦偏远的大漠戈壁,自然环境异常恶劣,交通、通讯等很不方便。在边防业务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部队执法执勤所需成本很高,而支队底子薄,经费非常有限,当时在按“人头”拨付经费的制度下,经费保障问题尤为突出。俗话说,“穷家的媳妇最难当”。为把有限的资金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李占奎要求基层部队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过日子的思想,着眼内部挖潜,从治理“常明灯”和“长流水”入手,精打细算,严抓细扣,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和“跑冒滴漏”等不良风气,千方百计减少不合理开支,努力做到开源节流,切实提高经费使用的整体效应,竭尽所能地为边防业务中心工作“抠”钱。为了把支队财务管理工作搞上去,他每年利用四个多月时间,冒着严寒酷暑,行程5000多公里,深入大漠戈壁深处的基层一线单位蹲点帮扶,逐一检查、审核和指导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手把手地教财务“新手”下科目、做预算、核帐目、办财务培训班……每到一个单位,李占奎都能严格按照部队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规范各项财务手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相应制订一系列工作规范程序,强化对基层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做到财务管理的“十二个统一”,不断提高各项财务管理水平。在挖掘内部管理潜力的同时,在地方政府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支队机关每年向地方政府争取经费达70余万元,给各大队和所站争取经费达30多万余元,在支队工作10几年多的时间,累计争取地方经费达600多万元,使机关和基层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和加强,干警的福利待遇有所提高,在他的辛勤努力下,阿盟边防支队从基层到机关,单位经费都有了节余,部分大队级单位经费节余达80余万元,部分所站节余达20余万元,部队财务管理规范有序。支队每年被总队评为财务管理先进单位,在全区部队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先进会计工作者李占奎在工作。
他是一位“铁管家”
在部队领导和同志们的心里,李占奎是一位真正的“铁管家”。总队医院由于缺乏专业财务人才,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连续几年被总队的财务管理评比为末尾,财务工作拖了后腿。2005年7月,李占奎同志“临危受命”,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主动放弃了到总队机关工作的机会,来到总队医院负责财务工作。
俗话说,积重难返。长期日积月累下来的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既是摆在医院新一届党委班子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让财务人员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上班伊始,望着办公桌上和卷柜里杂乱无章的各种票据和不符财务规则的会计凭证,就连李占奎这位理财行家也犯了愁。但这并没有难到生性好强的他,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精湛的专业知识,他很快诊断出了医院财务混乱的“病根子”:由于医院组建时间短,家底薄,财务管理工作都在探索和适应过程中,单位的行政经费又寥寥无几,收入不分成本和利润,福利性补贴还要由单位自己解决。特别是医疗核算程序用手工核算,药品采购和管理比较混乱,药库每年采购多少药、出多少药、库房库存多少药,收入多少,领导都无法掌握,给院党委的决策和管理造成了很大难度。
根据工作中存在实际困难,李占奎协助党委制定了《总队医院财务管理规定》;将近5年的400多本财务凭证和帐本重新核对记载;对全院的因定资产进行了清查,建立了规范有序的固定资产帐和经费帐;对药房4100多种中西药品分门别类登记,认真核对、汇总,彻底解决了医院多年来存在的药品底数不清的问题。
经过李占奎的不懈努力,医院的各项经费都有了节余,不仅保证了干警福利和岗位津贴的发放,而且还解决了门诊部、住院部办公用品和药房设施,购置了近百万元的医疗器械,改善了干警的办公条件,医院的财务管理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
从事财务工作二十多年来,从基层到机关,单位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无论走到哪里,李占奎始终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负责的财务部门,帐目管理多次被总队评为第一名,每年都被评为财务管理先进单位,总队还在全区部队推广了他的当家理财经验和召开示范现场会议。多年来,李占奎同志荣立三等功四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20余次,优秀党员10余次,2008年,他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边防部队优秀会计工作者。由于工作能力突出,业务熟练,理财严格,李占奎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警营里的“红管家”,成为内蒙古边防总队后勤财务管理队伍中的一位名副其实的行家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