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嘉宾访谈 正文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内蒙古谈沙产业草产业
内蒙古新闻网  09-05-03 08:36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内蒙古新闻网 马铃翔

  编者按:内蒙古自治区是钱学森知识密集型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的构思之地、创建之地、试验之地和示范之地。早在1984年,钱学森就通过调查内蒙古沙区,提出用高科技和新思维可以将不毛之地变为良田沃土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如今,25年过去,“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正在内蒙古的几大沙漠实践着它的伟大价值。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日前在内蒙古出差,针对钱老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钱永刚教授也有深刻理解。记者有幸采访到教授,进一步了解钱老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提出的前提及该理论给国家、给老百姓带来的益处。

钱永刚教授谈沙产业草产业理论(中)

探寻渊源: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前提源于“复杂巨系统”

  在采访钱永刚教授之前,记者曾看到2008年1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看望钱学森的报道。总书记告诉钱老:“前不久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考察,看到那里沙产业发展得很好,沙生植物加工搞起来了,生态正在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钱老,您的设想正在变成现实。”这位老科学家辛苦研究多年的科学理论成果被总书记认可,被全国人民认可。

  上世纪60年代初,钱老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参加国防科研时,看到当地生态环境非常恶劣,人民生活十分贫苦,就萌发了“用科学技术改造沙漠戈壁,让沙漠戈壁为人类创造财富”的想法。他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沙漠,发现“沙漠戈壁并不是一片荒凉,而是有不少其他地方没有见到的动植物”。由此得到启发,觉得“沙漠戈壁并不是完全不毛之地,关键是要用科学技术来经营管理”。

  钱永刚教授说:钱老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并不是一下子就想出来的,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科学思维在实践中的运用。钱老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的提出是钱老几十年系统科学思想积累的结果,是在前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上,利用复杂巨系统(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打破人们在还原论、自主论认识中的局限,利用这个系统解决复杂大气层系统、地理系统的思路,用定性、定量到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得到很多不同于前人的认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入了思维科学的方法。钱老观察问题的思路不同,对象定性不同,大大提高改造沙漠的认识规律。目前,钱老的沙产业理论的伟大之处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证明。因此,钱老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并非突发奇想。

 [1] [2] [3] 下一页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曹静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