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嘉宾访谈 正文
世界规划设计大师缘何爱上内蒙古
内蒙古新闻网  09-06-03 17:27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内蒙古新闻网 马铃翔 实习生 李晶

  编者按:麦克·C·米切尔是一位世界级的设计规划大师,拥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态、环保设计理念。5个月的时间里,两次从美国来到内蒙古,理由是内蒙古的“草”吸引了他。因为他发现内蒙古的草用于城市绿化可以节水十分之九!于是他和内蒙古和信园蒙草公司一起要将内蒙古节水抗旱的草推广到全世界。目前,全球因饮用水水资源缺乏,结果导致每天有6000人因此丧命。节约水资源越来越成为未来世界共同面对和努力的课题。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城市绿化的用水量却逐年增加,绿化与节水之间的矛盾加剧,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麦克·C·米切尔看来,节水绿化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植物带给人类本身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植物带给世界新的关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变革,而他在内蒙古找到了这个变革的核心。

   麦克·C·米切尔先生在为内蒙古和信园蒙草公司捐款一万美元的捐款仪式上发言

 采访麦克·C·米切尔先生

  种子感悟深刻 立志投入生态事业

  初次接触麦克·C·米切尔先生,感觉他很有趣。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为学生演讲设计的理念,现场学生特别多,门口也挤满了学生。他用力挥手,让那些站着的学生进来并邀请大家到主席台上就坐,在场所有人开始大笑起来,他热情而又有点另类的举动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或许这就是他接下来关于设计规划讲座内容中体现的一个思想,要积极调动思维,要不拘一格。

  说道麦克·C·米切尔先生所从事的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首先要给记者讲个小故事。年轻时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作的米切尔先生,工作期间,他发现当地有个种子资源总库,在二战期间,无论衣物、食品等物品资源如何缺乏,在这个种子库的工作人员和当地的人们,没有一个人会去动种子库里的种子。所有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种子,他们就没有未来。这个故事给麦克·C·米切尔先生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并且深深的影响了他的思想和他今后的工作。

  与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有限公司的缘分,还得从2008年说起,米切尔先生在北大举办的一个讲座中结识了节水抗旱植物,又焕发他想起了当年在俄罗斯工作时的很多感悟。种子在人们眼里视为极为神圣的物种,种子就是未来,就是希望。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成为未来社会最珍贵的资源。换言之,植物和水都将成为未来世界最需要去保护的资源。这二者也将成为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正是由于这种对植物价值的深刻认识,米切尔先生所从事的工作都与生态、绿色、环保分不开,并且在他工作的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节水植物吸引 两次造访草原

   这次内蒙古行,对米切尔来说并不陌生,而是增添了更多的亲切。去年的12月份,他曾经来过内蒙古,他说内蒙古给他的感觉就像在家一样。米切尔先生说他生长在美国的西北部,美国西北部的气候与中国西北部的气候接近,所以与到过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很亲切,内蒙古也很亲切。

  5个月后,米切尔先生第二次来内蒙古,将第一次来内蒙古的诺言兑现。决定给内蒙古的抗旱节水蒙草投资。

  麦克·C·米切尔先生告诉记者,与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有限公司的合作,目的并不是要等到该公司上市后,自己会有多少盈利,而是作为人类来说,发展节水抗旱事业应该是每个人都必须去努力的一个方向。很多人可能感受不到自己对淡水资源有多么渴求,因为这些人的生活中还没有缺水的经验。然而每年有220万人因缺水或者使用不干净的水源传染疾病而死亡,其中主要是儿童。因为缺水导致卫生条件恶劣,由此流失的生命更是难以统计。在淡水极其珍贵的同时,人类的浪费却是惊人的。全世界每天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以,保护环境是每个人都必须去努力的,而商业、名誉与之相比都是次要的。因此,米切尔先生给内蒙古和信园蒙草公司捐款一万美元用于抗旱节水植物的研发,同时与该公司达成长久合作意向,共同向世界推广抗旱节水植物。

 [1] [2] 下一页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马铃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