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嘉宾访谈 正文
内蒙古交通厅厅长常海访谈录
内蒙古新闻网  09-06-13 10:01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科学发展的先锋  草原崛起的丰碑

           与内蒙古交通厅党组书记、厅长常海访谈录

            内蒙古新闻网交通频道 刘回春

  背景资料:内蒙古交通历史悠久。然而在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之时,内蒙古地区勉强通车的公路仅十几条,全长只有1 021公里,全为土路或简易砂石路。1949年月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内蒙古交通战线各族职工,为了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开拓和发展交通事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到1990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 27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66公里,旗县通公路率达到了100%,在1 548个乡(苏木)中有1 316个通了公路,占乡(苏木)总数的85%,基本建成了以14条国道和35条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边防公路、专用公路和森林道路为支线的,连接首府呼和浩特与各盟市党政机关所在地、主要工业基地、边防哨所、沿边口岸,并与相邻或靠近自治区、直辖市相连的公路网;公路的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较前大有提高。标志着内蒙古的交通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现代化交通格局,也为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内蒙古自治区交通事业的发展腾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为了展现内蒙古交通伴随新中国成立60年经历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特别约请了内蒙古交通厅党组书记、厅长常海,就“科学发展的先锋、 草原崛起的丰碑——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内蒙古交通”为主题进行了访谈。

   内蒙古交通厅党组书记、厅长 常海

  记者:常厅长您好。

  常海:你好,网民朋友大家好。

  记者:伴随着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内蒙古交通运输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在这60年中,内蒙古交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常海: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交通的发展历程大体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前的恢复重建阶段,第二阶段为1978年至1995年的探索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1996年至200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第四个阶段是2006年后的科学发展阶段。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样的骆驼车在呼和浩特市郊区很常见,改革开放之后,骆驼车就逐渐被拖拉机取代了。(照片由内蒙古交通厅提供)

如今的内蒙古交通运输事业是日新月异。(照片由内蒙古交通厅提供)

  记者:这四个阶段都有什么样的阶段特征?

  常海:这四个阶段都有着鲜明的阶段特点。第一阶段恢复重建阶段大体30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四个时期。主要特点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交通基本功能,支援经济建设和巩固国防;第二阶段探索发展阶段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全面转向经济建设,交通行业在“改革、开放、搞活”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针的指引下,对交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探索。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全行业紧紧抓住1998年国家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加快公路建设,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使交通发展迈入了快车道。第四个阶段是“十一五”以来,全行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做好“三个服务”的指导思想,使交通步入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轨道。

待发。(照片由内蒙古交通厅提供)

  记者:各个阶段特点都有哪些具体表现,开展怎样的工作?

  常海:在恢复重建阶段,一是恢复重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到1978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37535公里,是建国时的16倍,但公路等级不高,全部为三级及以下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很多人民公社、生产队不通公路。二是初步发展了汽车运输业。到1978年,全区民用汽车达到了3.6万辆,公路运输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别占49%、53%、30%、4%。三是兴办了交通工业企业及科研机构和学校。先后成立了一批汽车保养、修理、修配、配件、制造、改装等交通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学校。

(照片由内蒙古交通厅提供)

  探索发展阶段大体是十六年的时间。主要是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在交通发展规划上进行了探索。1987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公路网规划线路表》。二是在建设等级公路上进行了探索。1979年建成了第一条二级公路,就是呼包路。1992年建成了13公里一级公路,110国道包头东出口路。三是在建设资金来源上作了探索。在国家投资、以工代赈、民工建勤、利用养路费的基础上,国家1984年出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后来的加快公路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四是在放开搞活运输市场方面作了探索。1983年交通部提出了“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政策后,逐步放开公路运输市场,开通了与前苏联、蒙古国的涉外运输,形成了国营、集体、个体、私营一起办运输的新格局。五是在交通行政职能转变上作了探索。健全了三级交通管理体系,交通管理的方式也由过去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向了以行政、经济、法律为手段的综合管理。以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对交通企业进行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和包、租、卖、并、放等多种方式的改革尝试。到1995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4万公里,全区民用汽车达到了22万辆,公路运输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别占83%、74%、52%、20 %。

(照片由内蒙古交通厅提供)

  快速发展阶段大体是十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具体表现:一是交通投资大幅增长。1996年突破10亿元,2000年突破50亿元,2002年突破了100亿元,2004年突破200亿元。二是等级水平大幅提升。呼包高速公路151公里建成通车,结束了内蒙古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基本建成了横贯自治区的东西大通道,全长2826公里。三是多元化筹融资大幅拓宽。采取BOT方式、利用世行贷款、亚行贷款建设公路,标志着我区公路建设利用社会资金、外资实现了零突破。同时大力推行公路建设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行业行为向社会行为的“两个转变”。四是公路运输业迅猛发展。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公路运输,公路运输车辆和运输能力快速增长。公路运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多元化运输体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五是交通改革积极推进。随着我区公路建设在量上的快速增长和质上的大幅提升,组建了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自治区中西部高等级公路进行集中管理。按照“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转制增效”等要求,对交通企业进行了改革。对一些事业单位实施了转企改革。试行了公路建设管理权限下放改革。到2005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近8万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全区民用汽车达到了79万辆,公路运输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别占89%、70%、55%、20%。

  科学发展阶段,也是又好又快阶段。主要表现在10个方面:一是交通投资继续保持高起点上的高位运行。“十一五”前3年完成投资773亿元,与“十五”五年完成的投资基本持平。预计到今年末,4年累计投资可达到1100亿元,与自治区成立到“十五”末58年完成的投资相当。二是交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先后编制完成了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农村牧区公路网和重要口岸、重要出区通道的交通发展规划,增强了交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三是建设规模等级进一步提升。“十一五”前3年新增公路2.3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900公里、一级公路750公里、二级公路3200公里。预计到今年末,全区4年累计新增高速公路将突破1000公里,这相当于与1997年开始到“十五”末的通车里程。四是城乡区域交通进一步协调发展。抓住国家实施“通畅”、“通达”工程的历史机遇,充分调动地方、行业、社会“三个积极性”,3年完成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投资230亿元,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5万公里。呼包鄂地区形成了2小时交通圈,东部五盟市交通发展全面提速。五是筹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在过去筹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各级财政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在资源整合、资源置换公路建设资金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银行贷资、社会融资、引进外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有力地保证了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六是运输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运输市场秩序不断好转,运输结构日趋合理,运输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现代交通物流业的发展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全区已开通国际客货运线路9条,国内客运线路5379条,已和18个省市区开通省际客运班线七是交通改革进一步深化。公路建设管理权限下放改革深入推进,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相关各方的职责进一步明晰。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国有公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运输企业改革深入推进。燃油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八是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质量、安全、资金、养护、超限超载等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运行更加规范。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九是交通法规建设取得新突破。自治区人大修订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道路运输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条例》,同时建立健全了一批规章制度。十是交通行业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通过深入开展“学树创”活动,创建了一批各级文明单位。交通厅先后荣获全区文明单位标兵、全国交通文明行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制定并严格推行了交通建设“十二公开”的规定,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风清、气正、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正在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优要求已经化解为刚性指标,纳入了责任目标考核体系。

  记者:伴随着新中国60年来的巨大变化,内蒙古交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请您谈谈有哪些具体指标来说明这一巨大成就?

(照片由内蒙古交通厅提供)

  常海: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交通指标呈十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增长。一、公路建设投资增速迅猛。60年来共完成投资1738亿元,“十一五”以来每年保持在260亿元以上。预计“十一五”期间可完成投资1500亿元,将是建国以来到“十五”末累计投资的1.5倍。二、公路与桥梁规模大幅度增加。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公路密度,百平方公里达到12公里多。永久性公路桥梁达到1万多座,4万延米。三、公路等级水平全面提升。高等级公路从无到有,已建成高速公路1900公里、一级公路3000公里、二级公路1万多公里。目前,全区在建高速公路1200公里,计划开工1700公里;在建一级公路1000公里,计划开工600公里。四、公路通达深度今非昔比。全区101个旗县市区全部通了油路,所有苏木乡镇通了公路、通油路率达93%,嘎查村通公路率达到75%、通油路率达27%。五、公路运输地位日益突出。2008年全区公路运输完成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分别为 91%、72%、60%、26%。六、公路运输车辆快速增长。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 170万辆。营运汽车达到30万辆。七、公路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开通了俄蒙间国际运输线路9条,国内客运班线5000多条,与18个省市区开通客运班线。全区所有苏木乡镇和81%的嘎查村通了班车。八、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2008年底,交通行业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6项。九、依法治交力度不断加大。以道路运输条例、公路条例,两个条例为龙头,全行业学法、用法、执法初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十、交通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到2008年底,全系统共有交通专门人才1.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8%。大专以上学历人员8500人,占职工总数的21%,其中:博士、硕士140人。十一、全行业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全系统各级文明单位比例达到98.6 %。

 [1] [2] 下一页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安华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