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村民张桂华,曾经只是一个种菜贩菜的个体户,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经营大户和协会领导人。她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一点都不假。村子里的“草原书屋”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外面更大的市场,明白了菜农们组织起来,产品形成一定规模,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草原书屋”不只开启了农牧民的致富思路。在开鲁县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6家草原书屋的书香氤氲中,“农家讲坛”等群众自我组织的活动应运而生。种田能手讲种田经验,个体户讲发家之道,协会负责人讲经营之道,公道人讲邻里团结,司法人员以案说法,书屋不仅成了农家人读书休闲的好地方,也成了他们交流读书体会的“文化大课堂”。屋里书香飘,屋外文化墙,一些勤快的读书人将一些实用书籍中重要的知识写到专用的“文化墙”上,让全村群众共享。
据了解,这样立足于基层的书屋,在内蒙古已有1000家,今年还要再建1500家。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2007年3月,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8部委联合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在内蒙古称之为“草原书屋”工程。书屋的图书以农村牧区普及类出版物为主,兼顾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艺、文化教育、少儿等类出版物,分为蒙语、汉语两类。每一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
将“草原书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民生工程、纳入相关考核体系,已经成为共识。2008年,国家分配给内蒙古1000家书屋的建设指标,中央财政按80%的比例补助资金1600万元,已于去年12月拨付到位,自治区财政配套的20%资金400万元也配套到位。200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草原书屋”工程列为重点实施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市场运作发展”运作方式,“草原书屋”的建设目标是覆盖每一个行政村。(记者 李 霞)

内蒙古狠抓落实全面推进“草原书屋”工程建设

3月17日下午,记者从内蒙古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了解到,2009年内蒙古将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努力开创内蒙古“草原书屋”工程建设新局面。
据悉,“草原书屋”工程是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内蒙古民族化、区域化的具体体现,“草原书屋”工程就是解决农牧民的现实问题、关注民生、体现民意、服务群众的全面发展的实事。目前,内蒙古“草原书屋”的用书目录已编制完成、进入政府采购程序。1000家书屋的建设地点各盟市已选定上报,待检查验收合格后即配送图书。200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草原书屋”工程列入重点“十项民生工程”,提出了不少于1500家的建设任务。 >>>详细
内蒙古将在农牧区兴建1万多所“草原书屋”

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悉,在现有农牧区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内蒙古将再兴建1万多所“草原书屋”,以丰富基层农牧民的文化生活。
据了解,内蒙古今年将加大实施农牧区“草原书屋”工程的力度,在已建成530个“草原书屋”的基础上,从今年起至2015年,通过分年分批实施的模式,内蒙古新建的实用型“草原书屋”将达到10035个,力争逐步实现“草原书屋”对全自治区行政村、嘎查的覆盖。>>>详细
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检查千家“草原书屋”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派出3支队伍,赴12个盟市,给1000家草原书屋“把脉”,重点检查“草原书屋”工程建设、基本设施配备和管理工作。
“草原书屋”工程是今年内蒙古重点实施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一。新闻出版局制定了完成2009年1500家“草原书屋”工程建设的目标。 >>>详细
“草原书屋”成了呼伦贝尔莫旗农民的信息银行

“地也种完了,吃完饭后,我们经常来草原书屋看看有关种养殖技术方面的书,有了草原书屋,农民的生活充实多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的阿尔拉镇阿尔拉村的农民郭勇几乎每天都要在草原书屋看上半小时的书,像郭勇这样来草原书屋看书的农民还真不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