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最新播报 正文
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内蒙古新闻网  09-11-21 16:4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民族地区(指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多民族省)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774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4293元提高到2008年的16057元。西部民族地区首次实现生产总值年增量突破1000亿元用了45年,突破2000亿元用了10年,突破3000亿元用了2年,突破4000亿元只用了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84亿元,是1999年的4.7倍,年均增长18.7%。

  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民族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99年的272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453亿元,增长了6.8倍。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建成,交通、水利、能源及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截至2008年底,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85万公里,是1999年的2.5倍;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353公里,是1999年的7.1倍;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9617公里,是1999年的1.4倍。

  民族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2008年,内蒙古的羊肉、牛奶、羊毛和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的40.4%;番茄酱生产能力占全国的90%以上,形成了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加工基地;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一位。广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加工基地,产量占全国的60%。云南鲜切花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云南和贵州的烤烟产量占全国的45.9%,位居全国前两位。广西、贵州和宁夏已成为我国氧化铝和电解铝的重要生产基地。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

稿源: 中国网  编辑: 李中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