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与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商都网刘东晓(摄)
学校最初提出给死者家属3万元
主持人:出了这件事情以后校方作何反应呢?
李建彬:他认为我孩子是自杀,与他们无关,他们没有责任。他们给我提供一个教育部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主持人:要以这个为依据解决您的事情是吗?
李建彬:是的。
主持人:具体提出什么意见呢?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责任,行为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第四条就是学生自杀、自伤的。后面还有一条学校无责任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自愿和可能的原则对伤害学生提出适当帮助。当时学校提出什么样的赔偿责任呢?
李建彬:这是出事以后他们一个副校长才把这个拿出来,在我们谈话谈到最后的时候,他从兜子里面掏出来放在桌子上,然后扭头就走,什么话也没有说。
主持人:我有一点疑问,如果学校认为其实自己是不存在责任的,为什么会提出赔偿呢?他当时提出要赔偿多少?
李建彬:三万元。
主持人:他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责任,那为什么会提出赔偿呢?
李建彬:他就让我看文件,好像他们高姿态的补偿我的。
主持人:那这应该叫抚慰金。
李建彬:我不认这个,我觉得我孩子的死与他们有直接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相关报道。商都网刘东晓(摄)
记者采访:校园不正之风和一些老师师德的滑坡肯定是诱因之一
主持人:校方认为责任不在自己,而李金川的父亲认为孩子的死跟学校有责任,事情的转机就在一份《说明》上,这个《说明》上明确指出在李金川的死亡很大原因是由于李金川本身性格比较孤僻、内向,很少与人交流,但是这份说明中完全没有说出李金川遗书中反应的学校的不正之风,我特别不明白李金川的自杀仅仅是因为像这份说明中所说的一样,只是因为他抑郁、厌世这么简单呢?昨天《中国青年报》也做了一个整版的特别报道,我想潘老师对这件事情是最清楚的,您觉得呢?
潘志贤:通过我的采访,我个人觉得李金川的自杀固然有多种社会因素,包括可能存在个人性格上的一些因素我们也不排除,但是这个校园不正之风,一些老师师德的滑坡肯定是诱因之一,这可以通过遗书说明,在他遗书中首先提到他看到校园里的不正之风现象。
记者呼吁:有必要进行一场师德大讨论
主持人:您在学校采访的时候,跟学生和老师交谈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呢?有没有得到证实?
潘志贤: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了解到不少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在多年的的记者生涯里面也了解到一些校园现象,就是他遗书中提到的现象不仅仅在这所学校存在,在其他学校也或多或少的存在。我昨天留意了一下这篇文章新浪网、腾讯网都进行了转载,新浪网和腾讯网的评论有五六千条,里面都反映了本地类似的校园不正之风线索,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发起一场关于师德的大讨论。
当地希望淡化处理,曾经给新闻采访设置屏障
主持人:我听说您在采访中吃到很多闭门羹,有这样的现象吗?
潘志贤:这样的现象很多,就是新闻事件涉及到的有关部门闭而不见或者推诿扯皮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主持人:能给我们大概讲一下吗?
潘志贤:有一些采访细节不便公开,但是比如说你到学校采访了,学校有关负责人要求你必须通过市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同意后才能接受采访,这其实是不正常的,我们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去采访应该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是不是他多给你增加一些屏障?
潘志贤:肯定的,我当时进不了校园,实习生长得像学生,只能让实习生替我进去,进去之后把一些学生约出来才获得一些信息。
主持人:为什么不能正面获得采访信息呢?
潘志贤:学校可能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想尽可能把这件事掀过去。
记者感慨:在李金川的背后是亿万的青少年
主持人:您觉得这件事情在这个学校发生是不是有其必然性呢?
潘志贤:我们做这个报道说老实话新闻着眼点就是针对中小学出现的校园不正之风,因为这种校园不正之风对社会的影响、危害是巨大的,在李金川的背后是亿万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不仅仅是李金川一个人的事,李金川事件不过是这种不正之风多种因素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一个校园悲剧发生而已。
主持人:也就是说它仅仅是展现出一个片面。
潘志贤:一个极端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