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医院发展掠影
内蒙古新闻网 马铃翔 特邀记者 王瑞芳
新医改方案实施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医院发展新模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医院由一个病人不想去的差医院蜕变成为管理有序,人人称赞的好医院,托管的模式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正是这样的医院发展模式,在新医改方案实施的探索发展道路上,以亲身发展经历践行着科学发展观,这所不断发展壮大的县医院正在造福于兴和县31万老百姓。

兴和县医院外景

任玺院长
“任院长,县医院的业务搞的不错呀,我每天上班看见医院前面的车停下一片。”
这是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财政局局长见到新调任一年的县医院院长任玺的第一句话,在这之前他们素未谋面。
“这就是咱们县医院的任院长,早听说咱们县医院托管了,调来个新院长。”
在一旁汇报的法院和检察院的领导对县医院的改观也啧啧称赞。
一场大雪之后,北方的山川银装素裹,不论哪个季节,雨雪对于半干旱的内蒙古草原来说都是最受欢迎的。从呼和浩特市出发向东,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兴和县是有史以来的国贫县,全县面积3518平方公里,生活着31万地地道道的农民兄弟。该县也属于半农半牧地区,庄家和牛羊散落在平原、丘陵、山地上,自古以来几乎没有重工业的痕迹。祖祖辈辈的兴和县人为这里摆脱贫困,勤劳奋斗着。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这个贫困县显得更加突出,可近几年兴和县医院的改观,给这里的老百姓带来到了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喜悦。
赵鹏,这位经历9任院长的老职工,对于兴和县医院托管一年多的变化有按捺不住的兴奋。他由衷的说,近二十年了,2008年、2009年是兴和县医院最鼎盛的时期。“医院改革经历了最艰难的‘阵痛’,终于‘起死回生’,我们一度担心这医院完了,就在这时,顺应国家新医改,医院尝试了托管政策,现在好了。依靠中心医院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还有一个会管理的领导,我对医院的未来充满信息。”
“2007年兴和县医院的业务收入为300万,满打满算也只够发工资,而且由于不恰当激励机制,有的医生工资多的拿到手软,有的医生只有饿肚子的份儿。”兴和县医院院长任玺对记者说。自2008年8月1日实施托管政策以来,2008年的业务收入是600万左右,2009年1~8月的业务收入已经是691万。“当然一个医院的发展不能从业务收入来衡量,这只是窥斑见豹,门诊人次、住院人次都翻了两番还多,且住院费平均每人次降低200元。这说明县医院的变化收住了病人的心,信任我们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