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首页推荐  >  头条新闻   
微博
Qzone
草原日新月异———西部大开发10年内蒙古城乡巨变
内蒙古新闻网  10-09-12 09:2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内蒙古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带动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10年来,内蒙古的城镇化率由42.2%提高到53.4%,城市建成区面积975.5平方公里,是2000年的1.6倍。西部大开发10年,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城市经济迅速崛起10年来,内蒙古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崛起城镇群,城市聚集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带动了周边地区和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城镇区GDP占全区的比重达到7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城镇集散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进一步强化。全区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本着突出发展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口岸城市、重点加强中小城市、择优扶持小城镇的思路,自治区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努力发展城镇经济,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了支撑全区协调快速发展的城镇体系。

  以首府为例,2009年,呼和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1644亿元、201亿元和800.8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9.3倍、9.8倍和11.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397元和7802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倍和3.1倍。

  呼和浩特市经济综合实力已走进西部12个省会城市的前3名,获得中国乳都、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全国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2006年,呼和浩特市还荣获由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评选出的“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称号。

  目前,内蒙古以铁路和公路干道为依托,初步形成功能互补、分布有序的三大城镇经济圈。即以京—包—兰、包神铁路和G110、G210国道为轴线,呼和浩特、包头、东胜为中心,辐射乌海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的蒙中城镇经济圈;以京通、集通铁路和G111、G303国道为轴线,赤峰、通辽为中心,辐射锡盟、兴安盟的蒙东城镇经济圈;以滨洲铁路和干线公路为轴线,海拉尔、满洲里市为中心,依托牙克石、扎兰屯、根河、额尔古纳等城市,辐射整个呼盟地区的蒙东北城镇经济圈。

  人居环境极大改善

  在加快城镇建设速度的同时,内蒙古逐步完善了城镇居住、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水、电、气、热供应充足,垃圾和污水达标处理排放,人均道路面积和公共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

  2000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1442.7亿元,建设市政道路8798公里、给水管道15740公里、排水管道9591公里,供热面积2.7亿平方米。城市自来水普及率87.9%、燃气普及率75.5%、绿化覆盖率32.4%,比2000年分别提高13%、31%和10%;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5.1%和68.8%。2009年完成城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340多亿元,同比增长18.9%以上。

  国际文明居住标准有4个基本特征:“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以科技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本”。正是以这样的标准进行建设,西部大开发10年来,内蒙古的人居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老百姓从“有其屋”变成了“优其屋”。10年间,内蒙古人均住宅面积由2000年的18.6平方米提高到2009年的28.4平方米。

  10年发展,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内蒙古重点监测城市空气质量为二级良好,优良天数平均达336.7天,与2008年相比,平均增加11.1天,在全国排第16位。呼和浩特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年增1平方米,由6.19平方米增加到16.08平方米。

  10年来,全区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24.9亿元。累计竣工商品房1.1亿平方米;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4785.9万平方米,解决了61.3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造“城中村”43个,总投资216.2亿元,受惠人口8.7万人。2009年,争取中央廉租住房补助资金10.7亿元,自治区安排0.65亿元,实现了包括旗县城区在内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保家庭应保尽保的目标。

  城市数字化管理工作不断加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通过了国家级数字化城市示范区的专家评审;呼和浩特市、锡林浩特市先后开通了城市建设12319热线,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009年,全区新建成污水处理厂26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5.9万吨/日,全年处理污水约3.15亿立方米,COD削减11.5万吨;新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3座,新增处理能力1106吨/日,全区城镇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乡村变化令人瞩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西部大开发10年来,内蒙古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2000年,内蒙古实施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全面取消农牧业税,全区农牧民人均减负630多元。再加上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机购机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有效地推动了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针对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内蒙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主动规避自然灾害,有效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日光温室近3亿平方米,塑料大棚近2.5亿平方米。2009年,全区设施蔬菜总产值92亿元,占蔬菜产值的53%,占种植业产值的15%。设施蔬菜纯收入65亿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约550元。

  10年来,农牧民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转变。2004年以来,内蒙古全面推广沼气应用技术,逐步覆盖所有的农牧区。通过对农牧民的厕所、牲畜棚圈、家庭厨房进行配套改造,让农村牧区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据测算,一座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产气350立方米左右,能满足4口之家10个月的燃料需求,相当于节约燃煤1.6吨。沼气池每年还产沼渣18吨左右,肥力相当于450公斤复合肥,平均每年可直接为农牧户节支增收约1500元。

  西部开发10年来,全区农村牧区公路累计完成投资371亿元,新增26个旗县、589个苏木乡镇通沥青水泥路,5735个嘎查村通公路。全区101个旗县区全部通了油路。到2008年底,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8.3%和81.2%。

  西部大开发10年,内蒙古在“打地基”。西部大开发的下一个10年,内蒙古更大的变化令人期待。(记者 王国英)

[责任编辑 安华祎]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