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心态】
高考前心理:找后盾“过滤”负面情绪
高考越来越近,面对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考生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室杜亚松教授、华东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咨询师陈默等专家,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典型症状]考前焦虑易引起三类心理问题
杜亚松和陈默告诉记者,前来咨询的考生主要症状是考前焦虑引起的种种不良反应。如很多同学只是因为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波动,就动摇了自己的信心,开始怀疑自己的实力;而不少考生因担心考不好导致睡眠不好;部分考生还感到胸闷,甚至跑去综合医院检查;有些症状是胃肠道不适;有个别原来心理状况就不好、患有强迫症的学生,最近拼命地洗手;最夸张的例子是一名学生不停地洗澡,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在淋浴房内,一天用去了三瓶沐浴露,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疗。
陈默把考前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分成几类。第一种考生就是如前所说的,本身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只是为了一次成绩上的波动就动摇了信心。“考生这个时候就要清楚认识到,并不是自己的实力有所下降,而是面对高三阶段巨大的学习量,状态上有一个小的调整而已。”陈默指出,只要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考生就应该重新拾起信心面对高考。
还有一部分考生平时学习大大咧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高考这样重大的考试,能够在思想上有所重视,却无法在行动上真正把复习工作落到实处。“这时考生就容易焦虑。”陈默指出,这样的考生往往有心复习,却苦于无法进入状态。他们可能会自觉地坐到书桌前,但是一直左顾右盼做一些其他事情,就是无法拿起书本复习。有些家长就会对孩子多加责备。“其实这时候最应做的是制订好复习计划,然后踏踏实实地把它付诸实现,在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迎接高考。”
另外有些考生已进行了多轮复习,却仍然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以致在最后阶段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真正重要的知识点在哪里。“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能考上某所重点大学,在亲戚朋友面前许下诺言,回来给孩子施加压力,其实这是一种最要不得的做法。”陈默认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留条后路,配合好孩子,根据其制订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地完成最后阶段的各项复习任务。
[缓解对策]循序前进变焦虑为复习动力
“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陈默说,“决定你自身实力的不是一次考试的失误,或者暂时的低迷状态。考生往往依据这些表象,就开始担心考不上理想学校。他们没有看到,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之前十二年的学习状况。”她认为,临考前的紧张和焦虑是每个考生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但只要对自己长期以来的学习状况有清楚认识,认清自己的真正实力,循序渐进地按照既定目标前进,这种焦虑和紧张就能化作复习的动力,转化为一个对最终结果有利的因素和坚定的心理后盾。(来源:中广教育网)
【家长反映】
高考临近压力加剧 考生家长临时抱佛脚
4月10日,呼和浩特市一所中学的高三学生晓宇和同学结伴儿来到大召寺拜佛减压。连日来,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少学生、家长甚至老师纷纷临时抱佛脚,祈求考个好成绩。
晓宇说:“6月就要高考了,我们觉得压力极大。12年的寒窗苦读,就等这一搏了,来寺庙烧香祈福主要是为了给自己减压,同学里有不少人都烧过香祈愿呢。”一位也来烧香的周姓家长认为,高考前拜佛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对参加高考的子女的一种饱含深情的祝愿。寺里销售高香的人员透露,从3月开始,陆续有学生和家长来买香祈愿。也有一些老师来拜佛,祈祷今年高考自己带的学生能有个好收成。
对此,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乐奇建议,临近高考,学生、家长、老师的压力都很大。高考不仅是智力、能力的竞争,也是一次心理素质的较量。关键时刻,老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极大。作为学生高考的“指导员”、“参谋长”和“稳压器”,老师们应该通过科学方法给自己减压,保持平和心态和良好情绪,为应考学生们做好榜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