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给力行动,确保蔬菜供应
呼和浩特:提高蔬菜自给率确保市民“菜篮子”
按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要求,我市将保证基本菜田面积,“十二五”期间,呼市计划新建蔬菜保护地17万亩,到“十二五”末,全市菜田总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保护地总面积累计达到20万亩。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年蔬菜生产总量将有大幅度提高。提高蔬菜的自给率不仅能将本地蔬菜足量供应的时间由原来的7至9月份延长到5至10月份,还将对稳定蔬菜市场、平抑蔬菜价格、促进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详细>>>
9月底前乌海市又有21家蔬菜直销店开业
9月底前,乌海市将又有21家便民蔬菜直销店投入运营,至此,海勃湾区便民蔬菜直销店将达到27个,实现旧城区便民蔬菜直销店全覆盖,有效缓解居民吃菜难、吃菜贵问题。
继8月初有6家便民蔬菜直销店成功运营后,海勃湾区又开工建设了21家便民蔬菜直销店,分别位于狮城西街雅婷小区西侧、鄂东派出所西侧、狮城小区西门对面,民贸小区北侧,覆盖海勃湾区旧城区主要居民区。目前,这21家便民蔬菜直销店正在加紧建设中,将于本月25日全部完工,预计将于月底开业运营。详细>>>
二连浩特市广联菜市场再次启动
按照二连浩特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从8月3日开始,市内经营果蔬批发的菜农和商贩统一迁入广联菜市场后院,二次启动的广联粮油果蔬综合市场成为我市果蔬批发基地。农场的菜农搬到这里,不用交一分钱,直接入住、批发,非常方便,而且在这里批发完了之后剩下的蔬果可以零售处理。广联粮油果蔬综合市场承诺为商户减免两年的税费,并且提供免费的摊位和停车场,暂时不收恒温库和垃圾会清理费。详细>>>
锡林浩特“菜篮子”建设:让餐桌四季鲜美
白音锡勒蔬菜园区的温室大棚内,已是满眼葱郁,黄瓜、茄子、西红柿、青椒等蔬菜果实盈枝———这里是锡林浩特市大力实施蔬菜种植基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锡林浩特市把建设“菜篮子”工程作为一大民生工程,大力建设蔬菜大棚基地,稳定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推广使用绿色无公害技术,配套建设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投资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升,力争把关乎老百姓餐桌的菜篮子,办成政府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锡林浩特市地处高寒地区,冬季菜和精细蔬菜主要依靠外地运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在扩容,人口在增加,老百姓“吃菜难、吃菜贵”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全市的蔬菜供应,锡林浩特市从“菜园子”抓起,高起点、高标准兴建现代蔬菜园区,切实增强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力争让本地菜成为老百姓的当家菜。详细>>>
巴林左旗林东镇设施蔬菜“靓丽转身”
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设施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镇春棚和暖棚的蔬菜栽培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较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生产格局。2011年,全镇设施蔬菜面积6200亩,其中暖棚3500亩,春棚2700亩,蔬菜种植村由原来的5个村增加到15个,有1500户,近6000人从事设施蔬菜生产。设施蔬菜已成为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增长点,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详细>>>
太仆寺旗标准化种植做大“菜篮子”
“俺棚里的西芹全部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种植和管护,在市场上很是抢手。俺今年种了两个大棚,一年下来纯赚个五六万不会有问题的!”7月31日,谈及标准化种植带来的好处,太仆寺旗宝昌镇宏胜村菜农李旺成喜不自禁。据统计,通过推广标准化示范种植,今年该旗3万亩西芹总产量可达2.4亿公斤,平均亩产8000公斤。
近年来,该旗将西芹种植业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本着“相对集中、基本连片”的原则,依托京北蔬菜批发市场、宝昌镇宏胜村、菜园村益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红旗镇宏胜村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创建了3个核心示范区、面积达7500亩。按照“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生态化”的标准,对7500亩示范田每亩给予20元补贴。通过核心示范区的带动,覆盖了全旗5个乡镇,涉及农户1.5万户、4万多人。详细>>>
前旗今年力争建成4500栋蔬菜暖棚
今年,科右前旗本级拟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即拟建暖棚1000栋(1000亩)、冷棚9000栋(9000亩)。我盟支援建设1000栋暖棚,鄂尔多斯市援建2500栋暖棚。
截至7月上旬,旗本级已开工建设暖棚581栋,其中开工502栋、完工79栋;已开工建设冷棚2292栋,其中开工1488栋、完工804栋。我盟支援建设1000栋暖棚的任务已分解落实到了各苏木乡镇,建设方案及建设方式编写完毕,并已上报盟农牧业局和财政局。鄂尔多斯市援建2500栋暖棚的任务已分解落实到了各苏木乡镇,建设方案及建设方式编写完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