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开始,内蒙古先后分三批在61个旗县(市、区)开展了国家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1年,内蒙古将两项保险合并实施,目前,参保人数近400万,其中近百万老年人按月领取了基础养老金。近日,国务院又批复我区第四批40个旗县纳入试点。至此,我区101个旗县(市、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标志着我区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数千万城乡居民向着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
【实现全覆盖】
“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老有所养,像城里人一样,咱也能领‘退休金’了。”7月8日,领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保合少村63岁的任双喜老人高兴不已。当日,全区城镇和农村牧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宣传活动在呼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启动。
据了解,自2009年开始,我区先后分三批在61个旗县(市、区)开展了国家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1年,我区将两项保险合并实施,目前,参保人数近400万,其中近百万老年人按月领取了基础养老金。近日,国务院又批复我区第四批40个旗县纳入试点。至此,我区101个旗县(市、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标志着我区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数千万城乡居民向着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此次宣传活动历时13天,各盟市将通过面对面政策咨询以及新农保内容的二人台、快板、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等开展集中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城乡居民踊跃参保。详细>>>
【启用新农保和城居养老子系统】
记者昨日从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为了做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全面支撑试点地区业务经办,内蒙古自治区定于7月13日在2012年试点地区启用新农保子系统和城居养老子系统。
据了解,试点地区启用新农保子系统和城居养老子系统后,参保登记、缴费管理、账户管理、待遇发放、关系转移、查询等经办项目将被全部纳入信息系统中,实现业务流程和经办服务的规范化管理。我区要求各试点地区要积极开展参保人员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优先开展60周岁以上人员基础数据采集),提前将参保人员基本信息整理成电子文档,待系统启用后批量导入,为下一步业务经办提供数据支撑。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标准化录入方式,通过二代身份证阅读器读取身份证信息,确保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录入的准确、高效。两大子系统启用后,各试点地区须通过信息系统开展参保人员首次待遇发放工作,严格杜绝手工发放现象,确保60周岁及以上享受待遇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详细>>>
【66万农牧民领取养老金】
1月6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全区新农保试点工作从2009年启动以来,截至到2011年11月底,参保人数达320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5%,超额完成全年300万人的参保目标。其中,有66万农牧民领取了养老金。
据了解,为了规范有序地开展城镇和农村牧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我区提前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了全区城镇和农村牧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培训班,全区11个盟市,61个试点旗县的17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详细>>>
【今年力争惠及1175万人】
2012年,内蒙古养老保险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继续做好养老保险待遇支付和扩面及缴费核定工作。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工作,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加大对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发放督导力度。
据介绍,2012年,内蒙古将继续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牧民工和被征地农牧民为重点,推动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继续做好“五七工”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参保工作。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引导符合条件人群普遍参保。到2012年底,努力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455万人,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720万人。详细>>>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增加】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最近研究决定,从2012年1月起全自治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平均上调10%以上,每月人均养老金增至1700元以上。
据了解,本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采取普遍调整和特殊群体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办法,与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缴费水平挂钩,体现"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原则。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高龄人员等群体适当提高调整标准。调整后,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详细>>>
【资格认证办法试行】
为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防止养老金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近日,我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办法(试行)》(下简称“《办法》”),并于4月9日起施行。《办法》明确了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职责和异地协查的办法,全区统一部署、统一制度,程序更为规范。
《办法》规定,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资格认证工作的信息采集、协查、结果处理等。自治区社保局再对全区资格认证工作进行汇总分析,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区外异地协查工作。
《办法》中明确要求,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每年必须认证一次。区内居住的参保人员持户口薄、居民身份证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认证手续。资格认证工作采取集中认证和日常认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4至6月为集中认证时间,6月15日前反馈认证信息。经发放养老保险待遇的经办机构催办,6月30日前仍未反馈认证信息的,暂停养老保险待遇发放。详细>>>
【百姓声音】
“我们老两口的养老金又涨了!”
“再过3个月,我到60周岁,也可以领取养老金了。过去常说‘养儿防老’,现在有了固定的‘退休金’,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2月12日,开鲁县开鲁镇东升村村民贾湘杰说起新农保的事赞口不绝。
63岁的狄阿姨是开鲁县开鲁镇杨秀峰村村民,平时靠几亩地的收入维持生活,老伴儿常年有病,经济十分拮据,每每需要给老伴看病时,都要子女分摊医药费,这让狄阿姨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在精神上也倍感压抑。自县里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以来,让老两口每月能领取110元的养老金,无疑给这个家庭带来莫大的帮助。“现在政府给钱了,我和老伴享受退休老干部一样的待遇,给子女减轻了负担,2011年,我们老两口的养老金每月又涨到120元了。”她告诉记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