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照后证”改革 实现注册便利化
“先照后证”,即先申领营业执照后再办理有关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娱乐场所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等113项前置许可审批改为后置许可审批,占总量的70%。工商部门一律不再将其作为登记前置,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取得营业执照后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先办营业执照后办许可证,为我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先证变先照,一字之差意义重大,我为工商点赞。”近日,呼伦贝尔市的李老板高兴地对工商窗口工作人员说。窗口工作人员还提醒他,经营野生动物养殖需到“后证”主管部门办理许可。
“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极大方便了创业者,解决了过去证照办理中“鸡与蛋”的问题,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
自治区工商局于2014年7月20日正式启动了“先照后证”改革工作,并选取包头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赤峰市翁牛特旗作为前置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进行先行先试。
“先照后证改革的倒逼机制,使关联审批明显提速,现在我们基本实现了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50%,大家对‘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认识也更深了。”赤峰市翁牛特旗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在谈到“先照后证”改革时深有感触地说。
审批越来越少是“减法”,服务质量越来越高是“加法”。部门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和市场活力的“加法”,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这“一加一减”把工商部门转职能、提效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惠泽了万千大众。
企业信息公示制度 开启监管新模式
废除企业年检制度,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市场诚信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形成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是每一名工商人的追求。2014年10月1日,自治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正式开通,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工商机关建立公示信息抽查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理。
不仅如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自治区工商局副巡视员利军表示,企业信息公示改革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部门联动、互通。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受到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同,其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有效推动了企业信用约束机制的构建,形成社会协同共治的监管新模式,“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公示系统访问量突破600万人次。全区有12.4万户市场主体报告了年度报告。自治区工商局在今年1月初,首次抽查了2624户企业的即时信息,抽查工作历时2个月,完成后将100余户企业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自治区工商局局长陈洁说,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成立使我们的现代市场治理能力水平得到深化、拓展。过去“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怪圈被打破,“宽进严管”的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