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新农村建设将大有作为
记 者:“十一五规划”开局之时,党中央发出了一个有利于农村、有利于农民、有利于农业的响亮口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而言是一种福祉,对农村来说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对农业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此,作为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研究者您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李文平: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位领导简单的拍脑瓜行为所能决定的,这需要我们广大的劳动群众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才能完成的。因此,我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步子不应迈的太大,应稳定扎稳打,步步前行,为了实现现代化新农村目标逐步前进、不断奋斗。
作为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地方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广播电视大学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我们坚持“治贫先治愚,治愚先治学”的原则,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提高农村干部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作为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基础工作来。
记 者:对于“治贫先治愚,治愚先治学”这句话,您如何理解?
李文平: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文化知识有明显的提高。此前,我们也开展过很多的科技培训,但收效甚微。许多地方在对农民的科技培训过程中所聘的专家、教授都是“认名不认效”,他们在台上冠冕堂皇的讲知识、讲理论,台下的农民昏昏欲睡,讲了些什么,农民朋友弄不清楚。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培训中,应把“土专家”作为培训重点,将某个领域内的实际经验讲给他们,致富途径说给他们,再让他们和广大农民口手相传,这样的科技培训才算做的到位,农民朋友才会欢迎。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电大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四个面向”办学方向,实施进一步扩大开放、向下延伸战略,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抓手”。电大开放办学的要义是为尽可能多的有学习需求和相应学习能力的人提供接受具有较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利用远程教育手段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提供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门人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此届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改革再次提到了一个新高点,农村改革站在了新起点,在未来的30年里,广大青年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