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嘉宾访谈 正文
齐•宝力高:情牵草原魂系马头琴
内蒙古新闻网  09-04-08 11:34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实现一个“梦想”

  “1963年创作出来《万马奔腾》的初稿,到1978年,我参加了国庆三十周年文艺演出,《万马奔腾》马头琴独奏一举夺得作曲银奖和演奏金奖。这期间有不少人批评我,说我瞎胡闹,马头琴应该是舒缓悠扬的,怎么能演奏的那么快?还有用皮子做定音鼓传承了几百年了,怎么能用木头来代替!……”谈起当年的情景,齐•宝力高有些感慨。

  1944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齐•宝力高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左哈拉胡少村,蒙古族悠久而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草原的无限风光,造就了齐宝力高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气质。13岁时,齐•宝力高进入内蒙古民族剧团,跟随马头琴演奏家桑都愣学习。

  从学习马头琴的第一天起,齐•宝力高便下定决心要学好马头琴。在他看来,马头琴和别的琴不一样,马头琴是游牧民族创作的,它是从大自然里边来的,它的声音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让他时刻感受到新鲜的生命。“马头琴是有灵魂、有思想的,是活生生的生命,喜悦、悲哀,马头琴和他是共同体,可以相互感知,相互倾诉,这种特别奇妙的感觉,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份。”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谈起马头琴总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经过刻苦地努力学习,齐•宝力高很快掌握了高超的马头琴演奏技艺,并开始为自己的马头琴艺术生涯做规划。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传统乐器,知名度并不高,演奏难度也比较大。大多数曲目是几百年以来流传下来的。学马头琴,都是师父手把手地教,没有统一的指法,也没有系统介绍这种乐器的书籍,甚至关于这种乐器的记载都很少。对于当时的这一状况,齐•宝力高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要让全世界人民爱上马头琴,都来聆听这种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为了练好琴艺,齐•宝力高每天早晨5点练3个小时,晚上至零点,人人都讨厌他这个“疯子”。一天中午,他正在练琴,一个邻居冲进来,一拳把他打倒,对他说:”你干扰我午睡,明天再拉,我还打你。”多年以后,打人的邻居听完齐•宝力高独奏音乐会后对他说:”那年我打你是错的,你是伟大的。”

  “中国的崛起、东方文化的复兴,将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并将深远地影响未来。现在整个西方都在紧张地观察和研究今日中国会怎么样,怎么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意味着一种逻辑的重构,一个新秩序的开始,也是一个新模式、新世界格局的形成。当这些逻辑被稳定下来的时候,在国际上将形成具有中国特征和特质的新的东方主义世界新代表。”齐•宝力高神情凝重地说。

齐大师最珍爱的五把马头琴

仔细地擦拭琴弦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