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布阵
对于“金三角”的发展,内蒙古各级党政部门的职能定位极其精准:既要给予其自然培育的空间,又要及时进行科学、宏观地指导。
在经历了各自扩充经济总量和积聚实力的发展之后 ,“金三角”必须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在即将摆开的区域一体化棋盘中,呼包鄂三市将如何布阵?
其时,隐忧正暗影浮动:三市为争当区域中的“领头羊”,出现了同抢一个大项目落地等无序竞争的前兆,同时,“你上煤化工我也上煤化工”等产业趋同化的苗头正在滋长。
为了避免三市出现产业的“同质化竞争”,自治区党委、政府伸出“调控的手”适当干预,帮助三市进行了功能的分工和定位。
2005年召开的 “金三角”经济工作会议上,根据三市发展基础、走势的不同,确立了分工明确的大框架。
呼和浩特要强化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的功能,建设现代化首府城市。
包头要发挥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
鄂尔多斯要依托资源优势,加快要素聚集,建设内蒙古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随后几年的“金三角”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三市的定位更加细化和准确。
在产业构筑上,呼和浩特更加偏重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建立以乳业为核心的现代农牧业体系;以电子信息、医药发酵为主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以金融、物流、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体系。
包头更加偏重工业园区的建设。着力打造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稀土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快集约化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鄂尔多斯更加偏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要依托煤炭、天然气等资源,通过大基地、大产业、大集团来延伸产业链,搞资源就地转化、加工,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成为要素流入区。
在城市规划上,呼和浩特要大力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包头要依托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打造宜人居住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鄂尔多斯要建一个与世界城市建设接轨的现代化新城。
如此清晰的功能区划分,使“金三角”对棋盘上哪块落黑子哪块落白子成竹在胸:三个特色各异的城市,各自承担了这个经济区域体系的中心之一,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形成了一个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正确决策对三市的平行、快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日后三市合力发展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