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头条新闻 正文
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带:科学决策的典范
内蒙古新闻网  09-04-22 08:56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崛起的“呼包鄂经济圈”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
“同城”一体化让呼包鄂实现“无缝对接”
呼包鄂经济工作座谈会:推动科学发展上新台阶
呼包鄂经济工作会与会人员参观伊利奶粉样板厂

 

 

  引导合作

  “呼、包、鄂要以东部发达地区为标杆,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谋划和推进科学发展。”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今年的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工作会议上,为三市找了一个更高的参照系。

  “向东看”,差距立显:“金三角”的经济总量较小、地区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仍然突出。要想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形势下,实现困难中的发展和提高对“金三角”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三地党政领导一语道破天机:唯有区域合作发展才是出路,唯有携手共赢才能渡过危机。

  事实上,这是一个早几年就已达成的共识。每年一度自治区党委、政府主持召开的“金三角”工作会议,都离不开一个话题:如何增强三市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

  2007年,“城镇组团化,培育呼包鄂城市群”的思路进一步明确。

  2008年,“同城化发展,打造同城经济圈和生活圈”的理论正式出炉。

  2009年,“加强地区间协作,促进和谐发展”呼声异常强烈。

  3年3个一脉相承、层层递进的战略, 中心意旨只有一个:以呼包鄂三市为核心,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组合和快速流动,打造组团发展的“城市圈”和一体化的“经济圈”。

  在宏观决策的引领下,区域整合闻风而动。“金三角”内大中城市原有的城区迅速扩大,一批新县镇急速成长,以呼包鄂三市为中心,以东胜区、准格尔旗、达拉特旗、托县、土右旗等自治区最具活力的旗县区为基础的城市圈正式形成。

  有了城市群的雏形,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改善优化发展环境入手,倾力推动三市的结盟和联合。

  出台《呼包鄂城市群规划》,实施城际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管共享。

  打通三市高速公路环线,实现“金三角”的“2小时经济圈”。

  新建或改造三市之间的城际铁路线,打造“金三角”的“1小时经济圈”。

  另外,在金融方面实现了三市同城结算。

  还把“金三角”塑造成国内第一个“两化融合”的创新试验区,使三市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来增强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

  除了基础设施的接轨共享,政府部门还力促三市在产业体系与产业环节紧密联系、生产要素跨城流动和软环境趋同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选择了先期流动,目前,“金三角”地区正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马太效应”。

  区域一体化的好戏才刚刚开场,前不久结束的“金三角”工作会议又传出一个新的讯号:在呼包鄂之外,首次出现了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其它中西部城市的身影。有人预测,或许将来“金三角”会扩大城市群,出现一个依附三大中心城市发展的“大金三角”。

  届时,到“十二五”期末,呼包鄂“金三角”抑或“大金三角”如何连成合力发展的一盘活棋,使这一区域经济带成为我国中西部乃至全国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以及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值得期待。(记者 贾怡媛 王连英 )

稿源: 内蒙古日报  编辑: 安华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