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推荐 > 嘉宾访谈 正文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内蒙古谈沙产业草产业
内蒙古新闻网  09-05-03 08:36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寻找精髓:充分利用沙漠 在沙地搞出“大农业”

  在与钱永刚教授的交谈中,教授对钱老理论的精髓进行了解读。钱老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提倡通过“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实现“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良性循环,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该理论与我们一直在倡导的防沙治沙不是一个概念,公益的防沙治沙与钱老的沙产业理论不是一回事。钱老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突出的特点是让当地老百姓脱贫,而公益防沙治沙事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脱贫问题。因此防沙治沙要走新路,要走沙产业草产业的道路,沙漠也是资源,治理和开发并重,寓保护于开发之中。

  钱老首倡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概括地说就是充分利用沙漠在沙地搞出“大农业”,以系统工程思想整合的“阳光农业体系”和“绿色产业集群”。用现代思维、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的一系列新成果,把生态建设、富民工程、大棚农业和节水灌溉紧密结合,用电脑控制的滴灌、渗灌、微灌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生物高科技术作为沙产业的科技支撑,推出“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用“草畜工贸四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推动沙产业、草产业的市场化、集约化,并用系统工程思想发展循环经济。其特点是: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创造财富。其认定的标准为五条:一是太阳能的转化效益;二是知识的密集程度;三是是否与市场接轨;四是是否保护环境;五是是否可持续发展。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曹静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