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成果:生态生计兼顾 治沙致富双赢
通过与钱教授交谈,我们看到科学理论体系能给现实沙产业草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连锁变化。结合实际,我们看到,经过20多年的不懈实践,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已实现由农牧民个体经营到龙头企业带动、由资源简单转化到产业链的延伸、从小基地示范到大集团加盟等方面的可喜转变,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沙草产业示范基地,涌现出一批以民营企业为代表、以机制创新为特点的沙产业、草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地区。内蒙古还将发展沙、草产业作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后续主导产业。在开展沙产业草产业的鄂尔多斯市,植被覆盖率由五年前的25%提高到70%,探索出了“鄂尔多斯沙产业草产业模式”。
据了解,内蒙古已有林草沙加工企业近千家,其中龙头企业35家,甘草、沙棘、沙柳、山杏、麻黄、黄芪、锁阳、苁蓉、苦豆籽等特色加工业发展迅速,带动百万农牧民增收。据自治区产业化办公室统计,目前内蒙古沙产业企业新增设计加工转化能力超过1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3268万元,上缴利税9081万元。草产业中仅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就突破100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农牧户20万户,人均增收近千元。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内蒙古创建了一批实践沙产业、草产业的典型,取得了改善生态、发展生产、提高农牧民生活的多赢效果。目前,内蒙古党委、政府已把发展草产业、沙产业写进了‘十一五’规划。
钱永刚简介:钱永刚教授1948年出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曾任技师、技术助理员。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高级工程师,上海交大兼职教授。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和“两弹元勋”钱学森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