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快速发展,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1954年为例,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8.55元,到2008年,这一数据已经攀升到4656.20元,增长将近50倍,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前,受历史条件限制,农牧民收入徘徊不前。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牧区改革先后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免除农牧业税和农村牧区综合改革3个阶段,农村牧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牧民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改革开放后30年的农牧民收入变化历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即快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低速增长期和政策拉动快速增长期。1978年~1985年,全区农牧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7.1%,进入了快速增长期;1986年~1995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382元增加到1300元,年均增长12.5%,进入了稳定增长期;1996年~2002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86元,年均增长7%,进入低速增长期;2003年~2008年,随着三农三牧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国家推行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提高农牧业的补贴,农牧民获得更多实惠。2008年,农牧民收入的比重为13.6%,提高了10.7个百分点,进入政策拉动快速增长期。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拓宽了增收渠道,提高了农牧民收入。(记者刘 睿通讯员李凤明)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3362.3元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3362.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9%。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476.4元,同比增长8.1%;工资性收入477.8元,同比增长11.8%;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365.1元,同比增长55%。 【详细】
今年内蒙古力争让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去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703.8元,在全国的排序由第15位上升至第14位。今年内蒙古要力争让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详细】
2008年巴彦淖尔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152元
2008年巴彦淖尔市凭借政策好、农产品价格高、工资性收入大幅增加三大因素的强力拉动,农牧民收入实现了30年来最大增幅——105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52元,比上年增加1717元,增幅为31.59%。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