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誓言 造福家乡
1997年,孟繁荣圆满地完成了乌兰哈达猪的导血工作,从偏远的大道海种猪场回到旗畜牧业局改良站。从遥远偏僻的种猪场回到环境优美的小镇,回到局机关工作,工作性质虽然没有变,但工作范围扩大了。过去,她的工作大多是在猪舍和猪场内,研究的对象也仅仅是种猪的改良工作。而现在,她面对的却是千家万户饲养的猪、牛、羊、鸡等家禽家畜。从一个猪场走向更广阔的生产经营领域,虽然在科学技术推广范围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对孟繁荣来说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因为很多家禽饲养技术对她来说仅仅是刚刚开始,很多东西她还需要从头学起。
敖汉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林结合的经济类型区。近年来,全旗以建设生态型现代化畜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推进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但是,由于很多农牧民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在发展养殖业中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养畜方式,很多群众在养畜中还处于“想脱贫没技术、想致富没门路”的境况。特别是处在高寒贫困地区的农牧民长期以来一直不注重牲畜的圈舍建设,“编个栅栏建个圈,搭些柴草建个棚”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很多农牧民家里,孟繁荣经常看到一些农牧民在冬春季节接羔时,为了防止刚刚产下的羊羔被冻伤冻死,就将羊羔放在炕上来取暖,人畜同居一室,既不卫生又容易使羊羔患病。怎样才能让农牧民改变旧的传统饲养方式和接羔保育习惯,使全旗的养羊产业健康发展起来呢?回到旗改良站不久,孟繁荣一连走访了300多户农牧民家庭,结合自己多年掌握的知识,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终于设计出了一种适合敖汉地区气候条件的系列化标准圈舍。这种圈舍就是根据当地大部分地区在高寒季节的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接近28度,垂直照射时吸热最强和采光最好的道理,将塑棚的塑膜与水平线的夹角设计为62度。这种新型圈舍不仅采光、保温性好,而且用料省,经济适用,能大能小,很适于不同养殖牲畜数量的家庭使用。一般条件下,只要是饲养牲畜的密度达到一定标准,圈舍内的温度都在10℃以上,从而解决了当地多年来羊舍暖棚不暖的难题。
同时,她还根据自己工作中的实践,先后写出了《北方地区大棚式羊舍的建造》、《低温地区羊舍的建筑要求及注意事项》等论文,并发表在《农村养殖技术》、《当代畜牧养殖业》等国内畜牧业权威期刊上。
为了帮助农牧民转变旧的传统经营观念,让新的养殖知识和技术走进农村、走进每户农牧民家中,多年从事种猪改良等工作的孟繁荣又攻起了养羊、养牛、养鸡、养鹅等专业。从此,人们看到孟繁荣在单位里总是虚心地向站里有经验的老同志和同行们学习,在农户家中认真总结农牧民在发展养殖业中的新经验,然后回到家里一条条地认真总结、归纳,编写出一个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讲义。在学习中,她本着“农牧民需要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农牧民缺什么,自己就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工作的需要,及时将农牧民最需要的生产技术和科学养畜知识传播到群众中去,帮助群众及时解决发展养畜遇到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