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0年,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安宁稳定的良好局面。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2000年至2008年,内蒙古经济增长了2.66倍,年均增长17.6%,增速快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由全国第二十四位上升到第十六位,实现了由后列到中列的重大跨越,创造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综合实力10年赶超8个省
记者: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带给内蒙古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巴特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经过10年的大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内蒙古完成生产总值7761.8亿元,从居全国第二十四位、西部第五位置上升到全国第十六位、西部第二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32214元,折算4638美元,从全国第十六位、西部第二位居前移至全国第八位、西部第一位。其中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阿拉善盟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内蒙古以占全国1.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58%的经济总量和3.85%的经济增量。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蓝皮书》显示,2007年内蒙古居全国第十位,西部第一位,其中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环境发展竞争力以及宏观经济竞争力等4项二级指标居全国前列。
记者:内蒙古经济经历了什么样的深刻变化?
巴特尔:内蒙古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2.8:37.9:39.3演进为2008年的11.7:55:33.3。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现代农牧业、现代工业及新型服务业产业体系。
农牧业向现代化迈进。内蒙古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每年可为国家提供50亿公斤商品粮、200万吨肉类、900万吨鲜奶、6500吨羊绒,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农业内部结构更趋合理,科学技术、良种应用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2008年工业对GDP的贡献达到60%,形成了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技术6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代表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鄂尔多斯、蒙牛、伊利、远兴等34个中国驰名商标,有30多项技术、工艺和设备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原煤、发电量、钢铁、建材和化工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内蒙古已经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内蒙古第三产业总量居全国第十七位,增速居全国第二位。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服务生产和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