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居西部第一
记者: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西部大开发的10年来,生活在内蒙古的居民从哪些方面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福祉呢?
巴特尔:自治区提出,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全国平均速度,力争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0年来,内蒙古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129元提高到2008年的14433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1.1%,收入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九位,在西部由第八位跃居到2008年的第一位。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038元提高到2008年的4656元,年均实际增长7.4%,收入水平居全国第十四位,连续6年居西部第一位。
医疗、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8年底389.47万人纳入基本养老保险,373.7万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225.5万职工纳入失业保险,98.85万人得到国家和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2008年,全区建设廉租住房1.8万套,共向9.6万户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解决了86.7万农牧民饮水安全、141个苏木乡镇通油路、1659个嘎查村通公路、2.5万户农牧民通电、700多个自然村通电话问题;解决了10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15万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
巴特尔:此外,内蒙古不断推动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自治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达到50%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全区在校大学生3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9.8万人。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131人,其中蒙古族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200人。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在西部省区率先实现“两基”达标。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全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旗县达到95个,覆盖农村牧区人口1434.4万人。体育事业明显进步。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记者:从内蒙古实际出发,您怎样认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作用?
巴特尔:内蒙古的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对于增强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活力、加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内蒙古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前景无限美好。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力争一个经济实力更强、各项事业更加进步、更加巩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内蒙古崛起在祖国北疆,为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张云龙)